答:所谓新型毒品是相对鸦片、海洛因等传统毒品而言,主要指人工化学合成的致幻剂、兴奋剂类毒品,是由国际禁毒公约和我国法律法规所规定管制的、直接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使人兴奋或抑制,连续使用能使人产生依赖性的精神药品(毒品)。
冰毒、摇头丸、氯胺酮等新型毒品的吸食者一般由于在吸食后会出现幻觉、极度的兴奋、抑郁等精神病症状,从而导致行为失控,容易造成暴力犯罪。
新型毒品会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体温急剧上升、心血管功能衰竭,甚至导致死亡。另外,如果连续使用这类兴奋剂,会导致人脑的神经细胞受到严重损伤,甚至退变,导致精神病发作,机体的其他系统功能也都会受到严重的损伤。
新型毒品的兴奋剂和致幻剂一般是在群体性娱乐场所使用,不安全性行为发生的几率很大,很容易导致性病和艾滋病的传播。
发生艾滋病高危行为应尽快在专业机构进行风险评估,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决定是否需要进行药物预防。如果需要进行药物预防,应尽快服用药物,越早服用效果越好,不得晚于72小时。武汉市目前艾滋病非职业暴露处置机构为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武汉市东西湖区银潭路1号),24小时服务电话为027--85720294(白天),027--85509986(夜晚)。
海洛因对人类的身心健康危害极大,长期吸食、注射海洛因可使人格解体、心理变态和寿命缩减,尤其对神经系统伤害最为明显。
滥用个体在难以自制的强迫性反复连续用药过程中,形成了药理学和毒理学的生理依赖性和心理依赖性:生理依赖性,海洛因滥用者反复连续用毒使机体处于适应状态,一旦中断即产生一系列强烈的戒断症状,重者会引起惊厥、呼吸衰竭直至死亡;心理依赖性,海洛因滥用者在使用毒品后,会产生一种特殊的欣快感和欢愉舒适的内心体验,并出现一种渴求用药的强烈欲望,驱使滥用者不顾一切地寻求和使用毒品,以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并避免精神上的不适,在长期吸毒过程中,吸食者人格被扭曲,正常的人生观、世界观、伦理道德观被破坏,逐渐形成对毒品的“依附性人格”
答:艾滋病的医学全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缩写AIDS),是由艾滋病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使人体发生多种难以治愈的感染和肿瘤,最终导致死亡。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等甲状腺疾病患者中的少数人,因治疗需要遵医嘱可不食用或少食用碘盐。生活在高碘地区的居民,他们每天从食物和饮用水中已经得到了较高剂量的碘,这部分人群也不宜食用碘盐。各地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合理增设不加碘食盐专柜,方便甲状腺疾病患者购买不加碘食盐。
碘缺乏病是可以预防的,最简便、安全、有效的预防方式是食用碘盐。我国大部分地区外环境(水、土壤等)几乎都缺碘,尤其山区、丘陵、河谷地带、荒漠化地区和河流冲刷地区缺碘较为严重。外环境缺碘的现状很难改变,如果停止补碘,人体内储存的碘最多能维持3个月,因此要长期坚持食用碘盐。且食盐加碘有如下几个优点:安全、有效,生活化、环境化,经济、易推广。
碘缺乏病是由于人类生存环境中缺少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所造成的一种地球化学性疾病,它包括地方性甲状腺肿、克汀病和亚克汀病、单纯性聋哑、胎儿早产、流产、死产和先天畸形等。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我国几乎全部处于缺碘地区、生长在这些地区的农作物、动物和人都处于碘缺乏状态。碘缺乏的最大危害是“一代粗(甲状腺肿)、二代傻、三代断根芽”,从这首曾经流产在重病区的民谣中可以窥见碘缺乏之危害。然而,碘缺乏的最大危害是影响胎儿大脑的发育,造成不同程度的智力和体格发育危害,轻者可致潜能的损害或明显弱智,重者聋、哑、傻、摊,成为终生残疾。
碘缺乏病不仅发生在农村,也发生在城市。1995年,我国哈尔滨、沈阳、北京、上海、济南、郑州、合肥、福州、西安(已供应碘盐)、武汉(已供应碘盐)等10大城市学龄儿童碘营养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有5个城市儿童尿碘中位数低于100微克/升,最低仅为57.0微克/升,处于碘营养不足水平;7个城市儿童的甲状腺肿大率在5%以上。2009年,辽宁、福建、浙江、上海等4个沿海省份居民碘营养状况调查,上海地区孕妇尿碘水平低于150微克/升人群的比例占55.4%,表明生活水平较好的城市同样存在人群碘营养不足的问题。
1、防止蚊子叮咬:在疟疾流行季节使用纱门、纱窗、蚊香等防蚊措施,对野外露宿的人员,应使用驱避剂和使用蚊账,避免蚊虫叮咬。在发生疟疾暴发时,可采用室内杀虫剂滞留喷洒或用菊酯类杀虫剂浸泡蚊账进行灭蚊。
2、预防服药:进入国内或国外疟疾高传播地区的人员,应于传播季节定期服用抗疟药,但连续服药的时间不宜超过3-4个月。药物及用法:氯喹,每次服2片,7-10天服一次。疟疾流行区经常夜晚室外作业与野外露宿者,在传播季节也应进行预防服药。
患者一旦有发冷、发烧、出汗等症状,应及时到当地医疗机构看医生,查血镜检疟原虫,即可确诊。一旦确诊为疟疾病人,可得到免费抗疟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