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Wuhan Centers For Disease Prevention & Control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专题

90后疾控新兵挺进抗疫一线!感动!泪崩!

发表单位: 原创文章发表时间:2020-02-05 字体大小:
分享到:

2019年11月初,市疾控,报到。

2019年12月初,各科室,轮岗。

2019年12月底,定岗,上战场。

2020年1月至今,战斗,未回家。

这是武汉市疾控中心2019年新进职工们的工作履历,短短2个月,从初入社会到“久经沙场”,完成了学生向战士身份的转换,成长,确是一瞬间的事。


图为2019年新进职工见面会,此时距离他们火线上战场还有不到2天时间

“我也害怕,但是我不能做逃兵”

93年出生的王帅,刚刚到市疾控中心血防所不到一个月,就被紧急抽调到防控专班的流调队中,火线入组,跟随老队员一起去武汉市各个定点医院对病人开展流调。回忆起第一次流调,他坦言,“我也害怕,但是我不能做逃兵”。面对未知的疾病,害怕是人的本性,可是克服自身的心理障碍,积极投身工作这本身也是一种成长。

出于对自身隐私的担忧,有时候病人对于流调很排斥,对于流调队员的态度可想而知。王帅曾经碰到一位病人,绝口不提自己接触过的人,也不愿意告知自己去过的地方,好脾气的王帅只好默默等候,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了,在隔离病房里的危险也在逐步增加,终于,王帅的诚意打动了病人,告诉了他妻子的电话,愿意配合流调。面对病人的刁难,王帅总是说,“我能理解他们,他们有的是病人,有的刚刚承受了生离死别,有情绪是正常的”。

图为王帅在定点医疗机构隔离病房向外传递流调信息



连续流调近一个月,每天要跑2-3趟定点医院,每趟平均需要花费2-3小时,王帅的心情也始终在坚持和疲惫中摇摆,但是第二天大家准能看到精神饱满的他准备出发;由于隔离服不透气,常常把秋衣秋裤都汗湿了,出了病房后,室外的常温又会让人忍不住打个寒噤,很容易感冒。而这一切,王帅没有告诉远在荆门老家的妻子和刚满半岁的孩子,选择默默承担。

“听说其他队员有不舒服,我也会担心自己,但一想到还有那么多病人,又觉得自己不能停下”,强烈的责任感促使他不敢停,不能停,也不愿停。王帅很爱笑,在不戴口罩的那些日子里,总能看到他阳光的笑容,而现在,只能眼角的余光中看到他的坚毅和勇敢。

图为王帅和他的战友们在定点医疗机构门口合影


“妈妈说,你爱吃的菜不会凉,给你打的糍粑不会坏”

94年出生的赵思琪老家在仙桃,跟王帅一样,刚刚定岗没两天,她就加入了流调的队伍。春节前夕,赵思琪远在家乡的父母和刚刚放寒假的弟弟问她什么时候回家,为了不让家里担心,明明已经出入金银潭医院近十天的赵思琪选择了善意的谎言,告诉家人她要在办公室值班,只字不提她承担的具体工作。

一个异乡女孩在武汉抗击疫情的路注定难走,每天白天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和生理压力与病患打交道,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还要自己一人孤身回家,在武汉市公共交通封闭以后,晚上10点以后的马场路上,总能看到赵思琪回家的身影。可她最怕的不是病人和病毒,却是家人打来的视频,她害怕自己的谎言圆不下去。


图为赵思琪在定点医疗机构的半污染区穿好防护服


 “他们都以为我在单位很清闲,还有人做饭,有好几次我真的都要哭出来了”,赵思琪的家人不知真相,总是跟她开玩笑,家中的热闹和独在武汉的坚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让一个20多岁、许久未回家的女孩子有些绷不住了。

后来,在同事们的劝慰下,她终于告诉了弟弟她在流调的事情,只是把过程尽量说得平淡而冷静。前些日子,赵思琪收到了弟弟写来的一封信,弟弟告诉她,他为有她这样勇敢的姐姐而骄傲。在信的结尾,弟弟写道,“妈妈说,你爱吃的菜不会凉,给你打的糍粑不会坏,家的门等你回来”,赵思琪笑了,她没有擦拭眼角滑落的泪滴,只希望这一切能早点结束,她能早点回家。

图为赵思琪弟弟给她写的家书


“我想成为女儿的榜样,做一个英雄父亲”

消媒所的宋雅东刚到市疾控中心没多久就升级做了父亲,这是他第一次当父亲,兴奋的他给全中心同事都送去了一盒喜糖,跟大家分享初为人父的喜悦。

原本以为在这样的时间节点,他会需要有更多时间照顾家中妻儿,但他还是在第一时间主动找到所长梁建生,提出自己可以加入消杀组。妻子还在月子中,对宋雅东的决定很是担心,但是宋雅东却安慰她“我想成为女儿的榜样,做一个英雄父亲”,从那一天起,宋雅东就搬到了单位,再没有回家。

起初,单位的物资提供还有一些滞后,没有棉被的宋雅东晚上只能蜷缩在办公室,靠热水袋的温度入睡,睡眠不好的他白天还要前往疫源地开展消杀。疫源地往往还有聚集着大量病原的风险,去疫源地开展消杀一般都是年轻抵抗力好的小伙子,宋雅东虽然工作经验不足,但是积极性却很高,总是缠着前辈们带上他。

问起他想女儿吗,沉默寡言的年轻父亲羞涩地笑了,微微点个头,又是长久的沉默,桌上摞着一叠区疾控中心报上来的数据报表,表下隐约露出来一张婴儿的照片。

图为宋雅东对流调队员办公区域开展消毒


“她就是那个走得最晚的女孩”

胡雪姣,一个身材娇小的女孩,很难想象她小小的身体里能迸发出那样巨大的力量。在资料整理组,提起胡雪姣,大家都说她是走得最晚的女孩。

图为胡雪姣和她的同事们


流统专业出身的她,在疫情一开始就被抽调进流调资料的整理组中,负责将流调人员带回的纸质版信息一一录进电脑中。“流行病学史、发病日期、就诊经过、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结果、病原学检测结果、CT结果、核酸检测结果……”胡雪姣说起信息的录入,如数家珍。

由于每天市、区流调的人数不同,结束的早晚不一,胡雪姣的工作往往要到晚上8点后才能正式开始,如果流调队员回来得更晚,她开始工作的时间也要随之延后,但无论多晚,她都必须在夜晚完成这项工作,“做不完就不能睡觉”,因此,凌晨2点的办公楼里还总有她敲打键盘的“哒哒”声在楼道间回响。

 “试剂盒刚刚下放到医院那两天,流调的人数骤增,报送到我们这里的信息量非常大”,除了要整理流调病人本人的相关信息,她还需要按时把与病人相关的密切接触者信息录入电脑交接给密接追踪管理组,“有时候一个病人的密接者就有十几个,一个一个录下来,真的需要很长时间”,回忆起最辛苦的一次,胡雪姣和小伙伴一直做到凌晨3点,还有一大摞信息等待录入,一夜无眠,静待天明的滋味让小女生感到疲惫。

图为胡雪姣正在抓紧录入流调资料



走得最晚的女孩曾见过武汉天亮的时分,走得最晚的女孩也曾在凌晨2点骑车回家,走得最晚的女孩还说,“如果还有下一次,我还是会义无反顾”。

他们四人是2019年新进职工中的缩影,一支年轻而有活力的队伍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迅速成长为此次武汉疾控抗炎战役中的中坚力量。是他们无畏吗?不是,正是因为他们心中有畏,有对生命、对责任的敬畏之心,指引着他们在武汉的疫情肆虐中明确自己要走的道路。晨雾之微补益山海,荧烛末光增辉日月。战武汉,哪能不怕,都还只是20多岁的孩子,但是重任在肩,就一定要对时代作出应有的回答:我们一定能行!